科技赋新思 文明寄深情
2025-04-07 09:23:10? ?来源: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曹茜茜 “无人机吊运祭品”“电动除草机开路”“GPS定位寻找太公位置”……今年清明节,广东、广西、海南三省区因为披荆斩棘的“硬核祭祖”方式登上热搜。不少网友感叹,“不愧是‘华南F3’,每年都有新花样”。 广东、广西、海南三省区地形多丘陵、山地,植被茂盛、水域复杂。因此,每年祭扫都不得不跋山涉水,这也被当地年轻人称为“一年一度的野外生存训练”。如今,现代高科技设备频频登场,那些曾经需要翻山越岭才能抵达的思念,有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传递方式。这是“真爱可以抵万难”的具象化,也是“科技改变生活”的真实写照。 “华南F3”的祭祀看似“硬核”,实则还是“传统派”。他们借科技的巧劲运祭品、寻太公,“一家老小去扫墓”“插香、上供、烧纸、磕头、除杂草”的仪式感却始终没有改变。这也是网友们“反手就是一个赞”的原因。而另一边,“赛博祭祖”“数字香烛”“VR扫墓”等新型祭扫方式不断出现,很多人开始担心“科技的融入是否会消解传统文化的内涵”。在知乎上,就曾出现过“代扫墓产业化是清明文化‘歇菜’”的观点对抗。 科技真能装下我们的思念吗?答案必然是肯定的。正如唐人拜扫食冷、宋人秋千林立、明人插柳戴柳,延续千年的传统祭扫仪式是与时俱进的。带有“Z世代”特点的缅怀方式,亦是年轻一代以创新形式坚守传统习俗的生动体现。当年轻人戴着VR眼镜做祭拜手势、在元宇宙的世界里给祖先们上香,何尝不是一种情感的交织?何尝不是一份“死去何所道,托体同山阿”的豁达呢?拼搏开拓的父辈们,看着后辈们以自己的方式祭拜祖先,也会因后辈们的接续成长而倍感欣慰和自豪。 电影《寻梦环游记》中有句台词: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。缅怀先人最重要的从来不是祭祀形式,而是那份让人心头一颤的牵挂。在每一年草长莺飞的日子里,或是于VR世界点一束烛光,或是在山间野地上烧一捧纸钱,架构起的都是生命对话的载体,也是爱与思念永不落幕的见证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