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剿金融“黑灰产”须出重拳
2025-04-07 09:23:10? ?来源: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□徐兵 “征信修复”“债务协商”“代理退保”……这些听起来颇具“专业范儿”的金融服务广告,如今在街头巷尾、社交平台、搜索引擎铺天盖地。然而,看似是救急的“金手指”,实际上却是设下陷阱的“钓鱼钩”。背后隐藏的是一个组织化、专业化、产业化的金融“黑灰产”链条,靠忽悠、诈骗和操弄规则牟利,已然成为金融市场的毒瘤。 所谓“黑灰产”,并不只是简单的诈骗,更是一套分工明确、套路复杂的灰色产业体系。从“反催收”“非法维权”“征信洗白”,到“职业化投诉”“代理退保”“恶意逃废债”,再到电信诈骗、仿冒APP、虚假贷款平台,几乎每一个金融场景背后,都可能藏着一张“黑网”。这些“黑灰产”组织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法律空隙,将金融消费者当作“猎物”,行走在法律边缘,甚至赤裸违法。据权威研究报告,自2021年以来,该产业链扩张速度惊人,年增长10倍,造成损失已高达数百亿元。 金融“黑灰产”如此猖獗,根源何在?说到底,是有人干、有人信、有人放。一方面,部分消费者金融素养低、维权意识弱,一听说能“洗白征信”“60期免息分期”就心动不已,轻易掉进圈套;另一方面,“黑灰产”机构借助短视频、社群平台等“流量入口”,以极低成本精准引流,通过扭曲政策、制造焦虑,诱导消费者中招。而监管和治理手段上仍存在“空档”:事前预警难、证据采集难、跨部门配合难,导致不少案件“难追责、难定性、难打击”。 所幸,监管层已经开始“亮剑”。从最高法明确依法严惩“反催收黑产”,到多部门联手重拳整治非法代理,从中国人民银行修订《征信投诉办理规程》、设置“终止办理条款”,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出台维权行为指南,治理体系正在加速建立。与此同时,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也不再坐等受害,而是主动出击,用AI、大数据、声纹识别等手段构筑防线。例如招商银行2023年排查线索数十万条,刑事立案20起,行政立案8起,打掉多个团伙;奇富科技开发反欺诈系统,实现从识别到打击的闭环。 但要真正铲除金融“黑灰产”这颗毒瘤,这些举措还远远不够。这场战斗,不能只靠监管发力,必须立法、监管、平台、机构、消费者“五位一体”全面出击。 立法层面,应尽快推动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的制定,明确界限、强化责任、提高违法成本;监管层面,要打破“九龙治水”,推动跨部门数据协同和执法联动,形成精准、高效的打击机制;互联网平台必须承担主体责任,加强内容审核,严控金融引流类违规信息;金融机构则要完善服务机制,提高客户黏性和信任度,从根源减少“黑灰产”可乘之机;而广大消费者,也必须擦亮双眼,不贪便宜、不信“捷径”,面对问题及时求助正规机构、依法维权。 别再让“黑灰产”骑在普通人头上作威作福,别再让金融陷阱毁掉一个个家庭的尊严与底线。金融安全事关经济根基,也关乎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钱包与尊严。对金融“黑灰产”,只有一条路:出重拳、动真格,狠打、快打、严打,打到他们闻风丧胆、寸步难行!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