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理“内卷式”竞争从警惕产业虚火开始
2025-04-07 08:52:15? ?来源: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(一) “新兴产业如火如荼。对这个事,亦喜亦忧。”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,在民建、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听取曾毓群委员发言后讲了这样一番话。 “喜”自然是成绩可喜,“忧”则是更深邃的思考:“忧的是就怕来个大呼隆,先是一哄而起,最后一哄而散。”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,国家产业政策一定要稳慎,制定产业政策、推动产业发展都要稳慎。 习近平总书记的“忧”,放在当前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的背景下,更加意味深长。 (二) 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,这是继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、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,再对“内卷式”竞争重磅发声。 不到一年时间三提“内卷式”竞争,从“防止”到“综合整治”,体现出对“内卷式”竞争的高度重视和鲜明态度,说明当前“内卷式”竞争已经不是一个小问题,而是影响经济运行乃至高质量发展的大阻碍。 “内卷式”竞争就是恶性竞争。在现实中表现为:或为争夺市场份额,通过恶意降价排挤竞争者;或为吸引项目,制造所谓“政策洼地”;或盲目跟风热门产业、低水平重复建设等。通俗地说,就是“伤敌三千,自损八百”,内卷之下,没有赢家。 有种观点认为企业内卷,消费者获利,其实不然。质量、技术、价值的良性“卷”当然让消费者受益,但是以“卷价格”“卷成本”为主的恶性内卷,卷到产品低质低标上,卷到市场失序上,也卷到企业员工身上,整个社会都会背负这个代价。 (三) 如今,治理“内卷式”竞争已形成各方共识,相关行动正在次第展开,最近几个大厂“强制不加班”的新闻就上了热搜。可以预见,这轮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的力度广度空前。 但也必须看到,“内卷式”竞争非一日之寒,治理也非一时之功。如同中药的煎煮,需要急火煎煮的武火,也要慢火煎煮的文火;既要治表的“立竿见影”,更要治里的“根而治之”。 急火煎煮治标。可以预见,在反不正当竞争、加强行业自律、产业政策引导、劳动者权益保护上将会有积极行动,使内卷的势头得到遏制。但现实中市场机制不完善、竞争惯性使然、政府干预尺度把握等,将对治理提出挑战。 慢火煎煮治本。有人说高水平竞争是“君子和而不同”,各擅其长;低水平竞争是“小人同而不和”,都困在低水平赛道死磕。企业要脱离“内卷式”竞争,就必须创新突围,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上,形成核心竞争力的“护城河”。政府要通过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指挥棒,引导产业优化升级。 根治内卷,就要逐渐消除滋生“内卷式”竞争的土壤。从产业视角看,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、产业布局缺乏约束、创新保护不到位、行业管理规则不明、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缺乏制约等,都是内卷的重要成因。 客观地说,新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泡沫是正常的,就像合理竞争的市场有溢出。但学者认为,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往往存在“潮涌现象”,即一旦出现某个新产业,立即会出现大量跟风,最终将这一产业快速地发展成为过剩产业。近年来一些新兴产业的“高端产业低端化”就是前车之鉴。 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要“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产能监测预警,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”,针对性很明显。 (四) “杭州六小龙”出来后,很多地方都在问:“为什么我们没有?”其中对标先进的志气、加快发展的迫切都可以理解,但需要警惕的是,不能简化为跟风抄作业,都“急热上头”地去追AI、追人形机器人。 当下,科技创新点燃全社会激情,“追新”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,但过热也需要“降温去虚火”。不能旧赛道挤不下了,就闷着头都向新赛道冲,造成新的“拥堵”甚至“踩踏”。 早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”“要防止一哄而上、泡沫化,也不要搞一种模式”“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、科研条件等,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发展,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。 因地制宜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,新旧并举,各展所长。国家要用好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指挥棒形成“协奏”,地方要通过科学布局产业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。怎样的路才是适合自己的路?找准在国家大局中的定位,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,找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底层逻辑。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,其发展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、生产力发展路径,绝不是靠简单的砸钱堆资源。媒体总结“DeepSeek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”,提出产业土壤的迭代共生、创新雨林的生态法则、数字文明的人文基底三大创新生态密码,尤其是其背后优越的营商环境和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,这才是各地值得追、值得学的东西。 成功不是抄作业能抄出来的,成功一定是取得“真经”后融会贯通、把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后的瓜熟蒂落。认知、格局与定力,缺一不可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